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立场
与未来政策框架?
★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立场的三方面关系?
一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。中长期来看,维护价格稳定、推动价格温和回升应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。但短期来看,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稳汇率等目标的重要性相对更高。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。近年来金融风险有所上升,防风险重要性也随之上升。防范金融风险正在成为债市最核心的交易逻辑之一。政策应对的思路可能包括引导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行、推动高风险机构兼并重组、整改违规业务等。宏观政策有平缓利率波动的意愿。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。在美联储降息之前,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较大,央行主动降息概率不高。若汇率出现超调风险,央行也会动用多种政策工具来进行调控。
★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
一是淡化数量型中介目标,强化利率目标。利率目标的可测量性、可控性和与实体经济相关性都更强。数量型目标的淡化也和淡化规模情节息息相关,后续对于金融指标的考核将遵循“质”重于“量”的原则。二是淡化中长期政策利率,强化短端政策利率。今年以来,政策利率的强化和淡化已经出现了苗头,后续更应关注央行如何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。三是淡化信贷传导渠道,强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。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,刺激信贷对于拉动经济的效果正在变弱。直接融资重要性上升,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将逐渐转变为资产价格传导渠道。从这个角度看,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很有必要。
★警惕超长债风险,关注空头套保策略
策略方面:1)单边不宜追涨,谨慎者可考虑止盈;2)中期依然看短端表现会更强,超长债会偏弱;3)若较为担忧调整风险,可关注空头套保策略。T2409基差水平低;TL2409调整空间大。
★风险提示:
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,金融系统缩表对债市的冲击。
报告摘要
研究员简介
繁微小程序
张粲东——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宏观分析师
从业资格号:
F3085356
投资咨询号:
Z0018866
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